Tuesday, October 07, 2014

【藝術之都】含苞待放的綠蓮屋頂處處見 (10)

在馬來西亞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回教堂,其標誌性外表就是半圓拱形的頂。因此,回教堂亦被稱爲「洋蔥頭」。當在維也納看見見半圓拱頂的建築,親切倍增,搶眼的青銅綠,讓人難以忘懷。曾在紐西蘭看過的古典建築,都以高聳尖峭屋頂、哥德式建築爲主,甚少半圓拱頂。爲此,更要上網搜索資料一番,了解這青銅綠的半圓拱頂的緣由。
維基說,這為羅曼式(亦稱羅馬式)建築,始于610世紀,比歌德式建築時期更早。約12世紀時,才開始逐漸從羅曼式建築轉型為歌德式建築。而歐洲移民至紐西蘭為17-18世紀,難怪紐斯蘭的古典建築以歌德式爲主流。

-------------------維基資訊--------------------------
羅曼式建築兼有西羅馬和拜占庭建築的特色,並因其結實的質量、厚重的墻体、半圓形的拱券、堅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頂、巨大的塔樓以及富於裝飾的連拱而知名,顯得雄渾而莊重。每座建築有明確、清晰的形式,並且常常採用規則對稱的平面,所以在與隨後的歌德式建築比較時,總體上會有一種質樸的形象。儘管有地域特徵和材料差異,這一形式仍可以在歐洲各處被識別。

很多城堡建設在這一時期,但是其數目被教堂遠遠超過。最爲顯著的是修道院教堂,其中很大部分依舊挺立而且近乎完整,並經常使用。
------------------------------------------------------


顯著例子,梅爾克修道院、霍伕堡皇宮和美景宮就是羅曼式建築,讓人覺得渾重樸實。感慨爲何在那科技機器都不發達的時代,反而建築能更精致仔細呢?創新的科技、高端的機器,會不會也相對地削弱人們的創造力?



Karlskirche

Peterkirche


梅爾克修道院

State Of Opera

美景宮

霍伕堡皇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