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Angklung @ KLPF

刚从KLPF (KL Photography Festival) 回来。
看到猫王的照片展示在那里哦~

人潮很多。
照片也很多。
商家更多。
可恨的是,会场里卖的Canon Powershot S95比普通外面的商店更贵?
什么时候才有能力把你带回家?

刚抵达的时候,还未人潮汹涌,还可以慢慢闲逛。
渐渐,人潮越来越多。
多到一个程度是你根本没可能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和感觉展示的照片。
站左边一点,又会碰到人;
站右边一点,又会撞到人;
站前面一点,又会档到人。

小侠生平最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不喜欢被在这样很拥挤的空间里别人触碰。
站就站好好,坐就坐好好,走就走好好。
咱们佛门不是有四威仪吗?
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拥挤的空间让我有逃脱的欲望。
跑到会场外的舞台前,正好有来自印尼的表演。
他们把Angklung(印尼的一种乐器)分发给台下的观众。
并且,让观众们一起参与演奏。
看着现场的观众和台上的表演者互动往来,气氛很好呢!





Angklung是一种以竹子制成的乐器。竹子对人类来说历史悠久,它历经了众多文化,横跨数千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的用处也在不断变化。它在中国文化中是资源肥沃的象征,而在印度象征着友谊。

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不仅是印尼爪哇人的文化符号之一,而且被视为印尼民族团结的象征。

昂格隆是由竹筒做成的乐器,主体用5根细竹棍作支撑,当中悬两节竹筒,竹筒上部被削成槽状,底端分别嵌入另一根较粗竹管的切槽。演奏时只需轻轻摇动,两只竹筒撞击后发出清脆悦耳的颤音。每个昂格隆代表一个音高,演奏时每人手执一件,按照乐曲旋律,各人摇动自己所执昂格隆,串成旋律。其高、中、低音取决于竹筒的长短、厚薄和竹子的老嫩。演奏人数从十几人至上千人不等。




印尼人将昂格隆视为国乐。爪哇乐师到海外演出必奏昂格隆。招待外宾,主客同乐这也是压轴节目。一般讲,一台晚会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有人会走到观众席向客人分发昂格隆,每个昂格隆都标着号码——音高,分发完毕,台上乐队早已准备停当,为客人伴奏。这时候一位身穿印尼巽他族传统服装的指挥走上台,开始指挥大家一起演奏。指挥先喊口令,并配合固定的手势,提醒大家记住自己的音高和指挥的手势,不识谱也不要紧,只要跟着口令,摇动手中的昂格隆就可以完成演奏。几首曲子下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成了一名乐手。主客一同演奏,晚会其乐融融。

昂格隆演奏汇聚着团队精神,就像大合唱一样,不是“单人秀”,而要突出和谐美。每人都是一个重要的“音符”。据说,200年前在荷兰统治印尼时,只允许当地乞丐演奏昂格隆,因为他们担心演奏昂格隆会激发印尼人团结一致反抗荷兰侵略者的战斗精神。


昂格隆看似简单,制作过程却十分繁复。要挑选上乘的竹子,竹龄在4到6年,选材要在旱季,还要看时辰,每天早晨9时到下午3时为宜。竹子选好后,将超过根部以上约两三个巴掌的部分砍掉,然后储藏一个星期,让其风干,再将竹子砍成所需要的形状,埋在泥土里存放一年左右,以防白蚁。如今即使有了先进的防蛀方法,做好一套昂格隆也需费时半年左右。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演奏昂格隆,因为它有个特点,会根据气候的不同音色发生改变。比如气候干燥一点,昂格隆会哑巴失声,气候太湿的话,声音又会变得很尖。


[资料来源: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15930/102001
http://www.nnnews.net/News/10/03/25/NNNEWSQ158883T20100325NEDXP1RTX.html]




今天原本是Photography盛宴,最后小侠自己把它变成musical盛宴。
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